软件著作权保护方案

版权保护正在面临两大可喜变化

2018-12-23 17:48:37 其他 其他 点击数:

 

  变化一:版权诉讼越来越便利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迎来了新的变化。2018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第二条 北京、广州、杭州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所在市的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下列第一审案件(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签订或者履行网络购物合同而产生的纠纷;(二)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三) 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四)在互联网上首次发表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邻接权权属纠纷;(五)在互联网上侵害在线发表或者传播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邻接权而产生的纠纷;(六)互联网域名权属、侵权及合同纠纷;(七)在互联网上侵害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益而产生的纠纷;(八)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的产品,因存在产品缺陷,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而产生的产品责任纠纷;(九)检察机关提起的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十)因行政机关作出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互联网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等行政行为而产生的行政纠纷;(十一)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

  无疑,在互联网上侵害著作权的纠纷属于互联网法院管辖,也就是,著作权人可以足不出户实现立案、庭审、执行,极大地降低了版权保护成本。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

  2018年9月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

  2018年9月2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

  一家互联网法院,变成三家联网法院,互联网法院之间也存在市场竞争了,三个互联网法院更是推出了“24小时不打烊”服务。

  变化二:侵害著作权的取证存证亦得越来越方便、低成本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当事人对电子数据真实性提出异议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结合质证情况,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生成、收集、存储、传输过程的真实性,并着重审查以下内容:(一)电子数据生成、收集、存储、传输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等硬件、软件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二)电子数据的生成主体和时间是否明确,表现内容是否清晰、客观、准确;(三)电子数据的存储、保管介质是否明确,保管方式和手段是否妥当;(四)电子数据提取和固定的主体、工具和方式是否可靠,提取过程是否可以重现;(五)电子数据的内容是否存在增加、删除、修改及不完整等情形;(六)电子数据是否可以通过特定形式得到验证。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当事人可以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就电子数据技术问题提出意见。互联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委托鉴定电子数据的真实性或者调取其他相关证据进行核对。”划重点,也就是说,区块链方式存证已得到法律层面的认可。2018年6月28日,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案在杭州互联网法院一审宣判,区块链正式从理论层面和技术层面步入了司法实践层面。中政人通知识产权特别提示:区块链之所以广受社会关注,根本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使得取证、存证改变了原有证据体系,取证存证成本从原来的数千元下降了至少90%以上,取证存证的时间也降低到5分钟以内。

   综上,以诉讼方式作为保护版权的途径中最重要的两个难点(立案难和取证贵)均已得到解决。接下来,以诉讼方式作为保护版权的途径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的著作权人的首选方案。

   在新的形势下,中政人通知识产权将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版权保护方案,专注著作权五年,电话(微信)18201695125,官网:fuxuelu.com。


相关内容
在线留言
    网站留言